巴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 [复制链接]

1#
医院订阅哦!

一、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B“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

诗歌选择题选项设置上有了变化,原来是具体句子词语的理解、手法的运用。今年基本侧重整体理解。

(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本题是对词句情感的考查。

二、常见提问方式

1、赏析第X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2、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3、诗人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

4、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情感?请简析。

三、答题模式

诗句的生动翻译,

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无技巧不答)

诗句表达的情感。

四、(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韩偓(约~):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诗句翻译),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与悲愤(表达情感)。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诗句翻译)。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对大唐一片忠心的情感(表达情感)。

两联无特殊手法运用。

五、巩固练习

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2、(年高考语文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4分)

卜算子

张元幹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4分)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写了怎样情感?(4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迮:狭窄。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情感。(5分)

6、(?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表达了闲适愉悦的心情。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3、诗人醉中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

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该联有特殊手法运用。

4、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诗人独自欣赏美景。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5、明天早上,我要去烟雨蒙蒙的桐江岸,选一株丹枫树系住我的钓鱼船;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6、面对山光水色,诗人推想刘使君一定沉迷诗情画意之中浮想连翩,寄情遥远,只是酣醉之中高吟一首有谁能听?表达了诗人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是古诗学习和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考对此的考查有了变化:从分析的对象上看,有词语,有句子,有联片,有全诗;从情感的内涵上看,有情感,有心情,有心境,也有观点和理趣;从情感的程度上看,有表层更有深层,有析景中语更有典中语;从考查的题型上看,有直接概括题,也有深度分析题,更有情感评价题。在二轮复习中,考生不仅要强化把握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更要适应考查的各种变化,能透过语言文字去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

陶 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

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

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 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典故。清夜在浔阳江头,诗人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酾酒祭奠,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凭吊和同情,同时也有一丝自身的伤感与喟叹。

(2)诗中描写了江州傍晚湖山的优美景物。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江水空阔明亮,与水上的雾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霄。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江州美景的赞美,又有一丝人在旅途的淡淡的离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 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江皋:江岸。凤团:一种名茶。

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并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闲”“静”“又”。闲:传神地描绘出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排遣,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的画面。静:燕子筑巢的忙碌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又:时光流转,不知不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暗示了词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夜榜:夜航。

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在长期为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强欢强乐。诗中“幸”是含着抑郁的笑,“闲依”包含着闲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反思

1.你已积累好古诗常见的思想感情了吗?你知道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如同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需要积累一样,古诗常见的思想感情类型也需要积累,如怀古诗的借古讽今,山水田园诗的热爱自然、恬淡闲适;又如羁旅之愁、壮志难酬、离情别绪等。

古诗抒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人或史)抒情等。

2.你是如何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的?你觉得在理解、分析古诗的思想感情方面有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打算如何解决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把握的一般路子是抓住诗题、内容中的“情语”,再分析诗中的形象等。一般考生存在的问题有分析不准、不全,开掘不深或简单比附等。

解决的途径主要是:结合诗中语言,认真分析、揣摩,在平时训练中多积累、多感悟

 “自我诊断”第4题

问题一 整体打包,分析笼统

现场答案

剖析 分析分析,分开而析。原题要求分析三、四两句,宜将三、四两句各自分析,这样的分析才真叫“分析”。该答案只是整体说明,显得分析笼统。另外,后一种情感分析不准。

问题二 未能抓住隐性语言分析,致使漏掉答题要点

现场答案

剖析 分析,必须结合语言分析,该答案能抓住“欲扫”“贫”等词语来分析情感,非常好。只是在抓住显性情语(“贫”字)的同时,也要抓住隐性情语,甚至较含蓄的写景语言分析。如本句中的“青苔”“黄叶”,院子里长满了青苔,落满了黄叶,这不是描述其家的贫穷,而是隐指平时少有人来,透露出平时的寂寞,在此情景下有人不远千里而至能不惊喜吗?可惜该答案未能在此展开深入分析。

问题三 就句析句,未有联系主旨意识

现场答案

剖析 该答案对第三句的分析不错,对第四句的分析显然离题了。因为该诗的主旨是“客至”,虽说单从第四句看有那么点考生分析的意思,但从该诗主旨看,未免离题太远了,缺少紧扣主旨分析的意识。

参考答案 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平时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

学会分析

只要是分析题,考生总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这是通病。因此,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分析呢?

在诗歌鉴赏中,对作品主题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是多元的,但必须紧扣诗歌文本,这叫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一知半解不全面。

分析时不可空泛、笼统、套用几个术语,应结合语言文字作具体分析。同时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1.(?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注]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玉花:喻雪花。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解析 要抓住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语,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对钓翁的生活描写体现出来的。“茅舍竹篱”写钓翁生活简朴,生活虽简朴,却有“欢笑”,更通过“缩鳊圆鲫入轻笼”这一细节表现了钓翁生活中的欢乐,从而表达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 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浪西楼:潮州名楼。

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想象瘴气总有一天会消散,到那时,皓月东升,银光将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作者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坚信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

一、练就分析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内家功

国教

育出

版网]

(一)会分析景中情

中国古诗最重要的内容是景情,所谓分析鉴赏,主要是能分析景物中包含的情感。分析景中情,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从操作层面上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 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而被贬谪到颍州。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仕途失意而面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解析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和渴望回家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卢 挚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

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注]。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注 凉州:即凉州曲。本为唐天宝年间乐曲。

曲子前三句和后三句都在写景,但表达感情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三句写良辰美景中作者的喜悦之情,后三句写相逢不久后又要分别的惆怅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走。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注 魏夫人:北宋丞相曾布(曾巩之弟)之妻,在词史上颇负盛名。朱熹曾把她与李

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

(《词林纪事》卷十九引)。

陈廷焯评魏夫人词云:“情景兼到,颇有周、柳(周邦彦、柳永)笔意。”请从词中饶有情韵的景物描写中选择一处,赏析它的“情景兼到”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楼台影动鸳鸯起”句,描绘了一幅在微风吹拂、溪水荡漾、楼台倒影晃动的背景下,鸳鸯飞起,生趣盎然的画面。“鸳鸯”本是夫妻鸟,见“鸳鸯飞起”,自然引起怀远离思,想念三年未归的离人。借象征恩爱的动物衬托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情因景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示例二:“出墙红杏花”句,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这里以出墙的红杏花映照自己的孤独寂寞。

示例三:词人时常徜徉溪边,见三年(多年)柳絮纷飞,很自然会回忆折柳赠别的情景。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里虚实结合,传达出词人细腻的情思。

(二)会分析物中情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在答题时要能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梅花

蒲宗孟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诗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诗托梅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孤傲高洁、淡然自守、卓尔不群的品性的追求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看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3.(?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缓缓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股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颔联承接上文,描绘山泉的脱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此联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正面角度立意,写出了山泉具有满涧平池之能。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

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听我楚狂声”用楚狂接舆的典故。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富贵非吾事”则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词人以陶渊明自况,认为“富贵非吾愿”,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勤*楼

杜 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注 勤*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务的地方。承露丝囊:每年一

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感昔伤今(昔盛今衰的历史兴亡之感)。暗寓了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废朝*的批评。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晚唐的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

二、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答题

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的,而情感内容的丰富、复杂而变化的特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情感类试题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切口小,多为对局部语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领悟,但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一是从整体上理解,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无论是哪一类,其答案都是多点、多层面的。

因此,答情感题时应特别注意多角度、多层面地开掘,以免缺失要点。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远行

李 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注]生。

注 二毛:头发斑白。

“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丈夫久征归来的惊喜和年华老去的惊讶。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金陵

张 耒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 张耒:北宋淮阴人,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受牵连数遭贬谪。变:染色。

诗中第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烂漫之游的怀念,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暗含对仕途的心灰意冷。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淡黄柳

姜 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 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寒食:清明节前一天,禁生火,吃冷食。

此词所抒发的情感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客居他乡的寂寞凄凉,“马上单衣寒恻恻”“岑寂”。(2)一片空城的家国之思,“巷陌凄凉”“空城晓角”。(3)怕春易逝的惜春之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徐州石潭谢雨[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篟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 当时徐州干旱,苏轼作为知州率众祈雨,得雨后前往徐州石潭谢雨。

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既有对初降甘霖、作物丰收的喜悦,也有对农村朴厚风俗及村民的喜爱。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韦 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报恩寺上方

方 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这首诗的首尾两联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通过写诗人兴致勃勃登上寺院上方后,发现这里可以尽情扩展视野,表达了诗人异常惊喜之情。尾联通过写寺院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在诗人的心田,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报恩寺之景流连忘返、情难自已的无限依恋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及其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情感。题干要求把握诗歌首尾两联所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歌中的某些关键词语往往就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因此,要抓住首尾两联中的关键词语。如首联中的“来来”“无穷”“宽”等,这几个词语虽然不是直接抒情,但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们写出了诗人登上寺院后兴致勃勃的情形,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尾联中,只要抓住“惜”“难”两字,结合诗歌内容,就不难明白尾联抒发了诗人无限的依恋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典。最后一句借用陶渊明隐居山林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绝意仕途、归隐山林、醉酒消忧的激愤之情。

解析 陶渊明曾为彭泽令八十余日,赋《归去来兮辞》,自免去职,开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最后一句说学习陶渊明,表示了作者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决心。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注]

[清]屈大均

无风亦向朱栏舞,情为君王苦。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魂无主独东还。

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雄又唤奈虞何。

注 虞美人:词牌名,初咏项羽宠姬;也是一种花名。

试从咏史的角度,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认为项羽当年不过江东的主要原因是君王不忍让虞姬香魂独留而东还。

情感:作者对项羽(虞姬与项羽的爱情)给予了充分的同情(答“叹惋、肯定”等也可),作者借此抒发了英雄无奈的感慨。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词的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象征。采莲女为花愁实质是为自己愁,朱颜经受不住时光摧折,作者用好花易谢象征少女青春易逝,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

示例二:双关。“朱颜”,既指荷花的色泽娇艳,又指少女的美丽容颜,它们都经受不住时间的变化,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 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注 此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发。张十二阁老使君:张贾,时任华州刺史,故称使君。荆山:又名覆釜山,在潼关之东,距潼关西面的华山二百余里。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胜利后诗人的得意自豪之情。表达上的特点:换用第二人称的语气,直抒胸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注]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 外弟:表弟。

“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他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月落黄昏、寺院钟声响起的时候,表现出两人交谈时间之长。诗人明写他们交谈时间长,暗写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注]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夺目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子繁密的长势。“何许花神来献瑞”,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的赞叹。“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赞叹。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及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着意遮围”句承上启下,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到伤害;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是“莫放春光造次归”,千万不要让春光随便地归去。词人显然沿袭《诗经》《楚辞》的传统,以香花喻君子,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赋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宋哲宗绍圣元年(),作者因*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恶风”“黄流”暗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解析 结合本诗的注解,诗歌的很多意象都有喻指。如在江上的“恶风”“浪”“黄流”,这些都是指作者在生活中遭受到的险恶与打击,表达出一种愤激之情;颈联中的“空荒”“待残更”表明作者的寂寞孤独;尾联中的“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表明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新书出版征集令

弘扬诗词文化,谱写时代强音。

现代诗词大赛不限新旧发布与否,不限题材,是纯诗比赛,经诗人自选,初复评委详细评点等层层筛选,最终获得首左右优秀点评作品(首左右包括大赛前首,以及各初评5分6分但未入选大赛前首的作品),网上阅读时效而方便,但不易于收藏和保存,组委会拟决定把现代诗词大赛入选作品结集出版,现就有关事宜征求大家意见。

《《现代诗词大赛》作品集第一期》暂定名,暂定价58元/本。提前预订50元包邮。

《《现代诗词大赛》作品集第二期》暂定名,暂定价58元/本。提前预订50元包邮。

《邹路诗词》28元包邮

收藏:首届现代诗词大赛诗评及排行榜

《现代诗词》主编邹路的七言绝句选

《现代诗词》主编邹路诗词(词选)

大赛前首作者出快递费10元免费获取。

首届大赛前首实际首,第二届现代诗词大赛正在评审中,征集完后与第一期同步出版。欢迎大家提前预订!!!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支持诗词事业,一次性赞助订购20本,我们另设诗词栏目,为您选登一首诗词作品,与大赛优秀作品同集出版。欢迎大家赞助出版!!!

预订大赛书籍,赞助出版请联系主编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